347_174px;

拉面文化

首页 > 拉面文化 > 拉面文化

兰州金味餐饮—面条的历史

编辑: 更新于:2012-1-4 阅读:

     2002年11月22日,在中国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陶碗中有类似面条的遗存物,经专家鉴定为小米制作的面条。根据鉴定结果分析,这件出土文物距今约4000年左右,可以断定这是迄今为止,世界上最早的面条遗存。从此“中国是面条的发源地”这一论断,世界上已无人再争论。

    在中国有关面条的文字早在东汉年间就已有记载,距今已超过1900年。最初称之为「饼」的便是中国面条之先河。“饼,并也,溲面使合并也”(引:刘熙<<释名>>)。

    在中国的历代文献中均有对面条的记载。由初期的东汉、魏晋南北朝、到后期唐宋元明清都有史料记录。但起初对面条之名称却不统一,除普遍称“水溲面”、“煮饼”、“汤饼”外,亦有称“水引饼”、“不托”、“馎饦”等。“面条”一词直到宋朝才正式通用。盛唐时期,便有提到当时宫廷要求冬天要做“汤饼”,夏天则做“冷淘”(“冷淘”即现今之冷面/过水凉面)的记载。元代出现了可以长期保存的“挂面”;明代又出现了技艺高超的“抻面”。这些制面技艺的出现都为面条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。清代最有意义的是“五香面”和“八珍面”的出现,而且在乾隆年间又出现了“伊府面”。(伊府面是一种油炸的鸡蛋面,为中国著名面食之一。)其实中华面食在清朝就已发展的相当成熟,甚至各个地区均有其独特风味,如中国五大名面:四川担担面、两广伊府面、北方炸酱面、山西刀削面及武汉热干面。  


    中华面乃面条之始祖,驰名中外,对全世界之面食文化亦有深远影响。面条一经产生,便很快地走出国门,传到了印尼、缅甸、越南、朝鲜与韩国、日本等周边国家;在十三世纪,又为意大利旅行家马可.波罗带到威尼斯,并进而经欧洲传遍了全世界

上篇:

下篇:

推荐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