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肉拉面上市步履蹒跚
编辑: 更新于:2011-2-28 阅读:
让兰州的牛肉面经营者们至今无法释怀的一个伤疤是,早在1999年,兰州拉面就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中式三大快餐推广品种之一。但在千载难逢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之时,兰州牛肉面却无缘“2008北京奥运会推荐食谱菜品展”推荐名单,而这一殊荣被源于兰州牛肉面的“新疆苏氏牛肉面”拿走。探究后的直接原因是兰州竟无人申报。不得不承认,这是兰州牛肉面遭受的“空前重创”。然而,伤疤疼痛背后,折射出的是兰州牛肉面这一餐饮品牌在经营方式、发展思路、地域差异等方面遭遇到的诸多问题。
“这与兰州牛肉面缺乏品牌意识有关。”刘靖一针见血地指出。正是由于兰州牛肉面的经营忽视了品牌的维护,表现在卫生状况极差,操作间、进食间混在一起,生肉熟食杂乱堆放;服务体制尚未完全建立,用餐者自己动手收拾餐桌、端面的事屡见不鲜;从业人员未持健康证上岗;计量器具不合标准等。无疑,外塑形象、内强素质应成为兰州牛肉面馆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。
而更为尴尬的是,尽管有人统计过,兰州牛肉拉面馆仅在国内的数量,已远远超过肯德基和麦当劳连锁店在全球的总和。但在兰州之外开“兰州拉面馆”的大多却是青海省化隆县人,他们的招牌几乎从源于兰州拉面的“西北化隆拉面”、“金城牛肉面”等不统一到统一的“西北化隆拉面”品牌,有点“山寨”占上风的感觉。兰州市招商局局长邵达洪说:“化隆当地政府与就业等职能部门协调,在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地实施‘化隆牛肉面’的统一店面形象、统一店员服务、统一经营模式、统一使用招牌的‘四统一’试点工作。”
无疑,这些举措正在对牛肉面的形象和知名度形成一定的冲击。然而目前,兰州有大小牛肉面馆约3000多家,绝大多数的营业面积相对狭小。但牛肉面从制作到产出的流程一个都不少,在用餐高峰期,便显得拥挤不堪,杂乱无章。地上的餐巾纸、桌上的油腻、操作间里黑乎乎的地砖。这一切都与注重餐饮卫生的现代人有些格格不入。
期望与阻力
剖析一个产业的发展,离不开寻找这一产业的优势和不足,兰州市有关部门连续几年开展牛肉面市场整治工作,还先后提出分等定级、规范经营基础上的品牌塑造等一系列措施,被认为是精心塑造牛肉面品牌、提升发展档次和水平的重大举措。
但在整治的背后,仍然凸显出的是兰州牛肉面作坊式经营、低水平发展和低层次运行的一面。西北师范大学研究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尚季芳副教授就认为:“兰州牛肉面知名度很高,但外地客人来兰州,就会看到牛肉面馆经营环境极其简单,卫生状况也令人担忧。如何开发既保持传统牛肉面风味,又能适合各地消费口味的多系列牛肉面,实现本土化经营,已成为当务之急。”兰州商学院张存刚教授指出:规范化经营是牛肉面巩固兰州市场必不可少的,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环境、饮食偏好等差异,给牛肉面“做大做强”带来很大的制约。